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
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姜濤又是在工作中度過。
由他牽頭的“我國直接還原鐵發(fā)展的前景與途徑研究”項目即將啟動,致力解決我國廢鋼循環(huán)利用時雜質元素高的重大難題;與大型鋼鐵企業(yè)的成果轉化洽談及技術支持也在緊鑼密鼓推進,為鋼鐵企業(yè)降碳減排帶來立竿見影的“強心劑”……
推動“鋼鐵大國”變身“鋼鐵強國”
中國鋼產量連續(xù)25年位居世界第一,但“鋼鐵大國”不等于“鋼鐵強國”。
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受制于精料制備技術落后,全國鋼鐵生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大。
1983年,剛考上研究生的姜濤開啟了鋼鐵原料精加工與短流程冶金研究,鋼鐵精料制備就是從這里出發(fā)。
姜濤帶領團隊應用多學科的原理和方法,不斷創(chuàng)新精料制備理論和技術,歷經二十余年努力,開發(fā)出超高料層均熱燒結關鍵技術、復合造塊新工藝和多種難處理鐵礦生產球團成套技術,實現(xiàn)了我國煉鐵精料技術的更新?lián)Q代。
姜濤團隊取得的成果在國內大部分骨干鋼鐵企業(yè)應用,推動了我國鋼鐵工業(yè)快速、高質量發(fā)展和綠色低碳轉型。
進入21世紀后,國內外經濟社會發(fā)展對鋼鐵品種和質量都提出新要求,不銹鋼的需求量快速增加。我國不銹鋼生產原料——紅土鎳礦全部依賴進口,能耗大、成本高。
面對新挑戰(zhàn),姜濤帶領團隊開始新的攻關。
歷經 15 年,他們終于針對我國低品位紅土鎳礦,開發(fā)出電爐冶煉鎳鐵的渣系調控新技術并推廣應用,平均噸鎳鐵電耗降低600千瓦時以上,并研發(fā)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溫制備鎳鐵新工藝,將生產成本降低30%以上,不銹鋼工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得到有力技術支撐。
姜濤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用于提升國內鋼鐵產業(yè)質量,還被推廣到巴西、印尼、澳大利亞、印度等國家。
30多年來,姜濤發(fā)表論文數(shù)百篇,獲得國家級科技獎3項、省部一等獎8項;出版專著、手冊8部;獲授權國家發(fā)明專利90余件。2021年,姜濤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孜孜不倦為民族復興貢獻新力量
中南大學北校區(qū)球團擴大試驗室,是姜濤和他的團隊成員及研究生常年做試驗的地方。做球團實驗要把鐵精礦粉放到圓盤造球機里,通過不停滾動造出符合要求的球團。
“做完實驗,教授頭發(fā)都是硬的,指甲縫長期塞滿礦粉,鼻孔也會變黑?!苯獫膶W生們說,老師研究的是鋼鐵,他本人的作風也很鋼鐵,是名副其實的“鋼鐵院士”。通常是白天指導研究生做實驗,晚上分析試驗結果、制定研究方案、修改研究生論文、編寫教材專著等,很少晚上11點前回到家里。偶爾早一點回到家里,老伴會感到奇怪。有時為了趕項目進度,連續(xù)幾天通宵做實驗、準備材料。
2008年,姜濤到包鋼公司進行復合造塊現(xiàn)場工業(yè)實驗。工程化過程中,實驗布料出現(xiàn)粗料和細料過度偏細的問題。當時,包鋼公司下一步的生產全部要依賴這種新的復合造塊技術。姜濤當即要求技術團隊進行不間斷反復實驗,他本人帶頭在生產車間連續(xù)干了幾個晝夜,終于解決布料問題。
研發(fā)新工藝過程中,理論方法正確,實驗卻總做不出理想的成品?!澳蔷鸵恢眻猿郑乙惶旖右惶炀透蛇@件事。”姜濤記不清失敗了多少次后,實驗終于獲得成功。
(編輯:陳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