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多年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觀察到,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(jīng)有兩三年的寫作訓練,但怕寫作文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現(xiàn)象。一些學生作文時要么冥思苦想,無從下筆,要么簡單仿寫,沒有新意,顯得空洞、缺乏童真。認真分析后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有二,一是不明白寫作目的,二是缺乏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,不能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,積累寫作素材。對癥下藥,我認為引導學生寫微型日記不失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,而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,需要注意三個方面。
一要降低難度,讓學生轉(zhuǎn)怕為愛
日記前冠以“微型”二字,體現(xiàn)在何處?首先,降低篇幅的要求,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。這樣學生不用擔心是否達到規(guī)定的字數(shù),大大減輕了學生的抵觸心理。其次,降低了選材的難度。抓住一天當中難忘的一句話、一個眼神、一個動作、一個瞬間、一個閃念、一點發(fā)現(xiàn)、一點感悟、一點收獲,等等,盡情地書寫自己的喜、怒、哀、樂即可。學生可以自由發(fā)揮,怎么想就怎么寫。在寫的過程中,學生會漸漸樹立自信——“誰說我不能寫作文?看我每天都能寫!”再其次,降低表達的難度。沒有了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,學生對內(nèi)容的組織、安排就容易了許多。因內(nèi)容是真實的,本身就符合生活的邏輯,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大多流暢、生動,容易得到肯定,獲得成功的體驗。
二要提煉生活,讓學生“有米可炊”
葉圣陶先生說:“生活如泉源,文章如溪水,泉源豐盈,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。”可見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,寫作是生活的沉淀與升華?,F(xiàn)在學生接觸的東西不僅來自課堂、書本,還有許多來自家庭、社會、電視、網(wǎng)絡(luò)。為了使學生成為會“找米下鍋”的“巧婦”,我引導學生參與生活、觀察生活,變無心為有心,變無序為有序,變用眼為用腦,讓他們養(yǎng)成對周圍事物多看、多聽、多思、多問、多記的良好習慣。
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找“米”??梢砸龑W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,關(guān)注家庭,大膽地參與家庭生活。要求學生在這些家庭活動中觀察生活,記錄感受,找到寫作之“米”。引導學生從校園生活找“米”。校園生活是學生學習知識、培養(yǎng)能力、健康成長的主要場所。教師應結(jié)合學科教學,把作文寫作與各學科教學活動及舉辦的校園活動整合起來,引導學生認真觀察、體驗并將所見所思付諸筆端。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找“米”。社會生活五彩繽紛,教師應引導學生接觸社會,觀察社會。教師可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作業(yè),指導學生觀察社會時,引導他們辨別是非,體驗善惡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、人生觀、世界觀,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審美觀,再以優(yōu)美的文字來表達。
三要善于激勵,讓學生熱情常在
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:“教育的藝術(shù)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(lǐng),而在于激勵、喚醒和鼓舞。”對于小學生來說,僅憑一時熱情,是難以長期堅持日記寫作的。根據(jù)他們的心理年齡特征,多給予正面激勵,才是讓他們長久保持寫作熱情的重要方法。
學生的每一篇日記,都是他們心血的結(jié)晶。他們渴望得到肯定,聽到贊揚。所以,學生交上來的日記,教師應當盡量當天批閱,而且還要盡力從學生的字里行間發(fā)現(xiàn)優(yōu)點、亮點并給予表揚。在尊重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體驗的前提下,教師首先以讀者的身份分享學生的作品,再進行知識、技能方面的指導。
除此之外,可以每周用一節(jié)課時間組織“微型日記秀”,即以小組為單位,每個人選出一篇得意之作與組員分享后,推薦一篇給全班同學,讓他們相互欣賞,彼此分享,在無形中提高寫作水平。
實踐證明,寫微型日記,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留心觀察的習慣,從而為學生習作提供大量的素材;可以促進學生反思生活,提升習作思想高度;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的毅力,幫助學生在長期的練習中積累語言,形成語感。有了微型日記,教師再也不用為看不到“真話、真事、真情和真我”而嘆息了。(作者:代海燕,單位:湖北荊門市石化第二小學)